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女性主義法學理論專題研究
FEMINIST LEGAL THEORY SEMINAR 
開課學期
99-1 
授課對象
學程  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陳昭如 
課號
LAW7058 
課程識別碼
A21 M90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7,8(14:20~16:20) 
上課地點
法研6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91femlegaltheory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法學理論是關於生活與法律之間關係的理論。
男性宰制的法學將男性觀點當作客觀觀點,並由此界定生活與法律之間的關係。
平等的價值要求一種新的法學,亦即生活與法律之間的新關係。

女性主義法學理論是當今最重要的法學理論之一。女性主義法學理論揭露法律如何維繫/鞏固/再製性別不平等的社會,並且挑戰之。它是一種踐行的理論(engaged theory):拒絕將信念、經驗、行動與理論拆離,從無權者(the powerless)的觀點出發、置身於(而非外在或超越)現實處境的理論。這門課程將透過幾個女性主義法學理論的重要關鍵概念 – 「同意/合意」(consent)、「主體能動性」(agency)、「差異」(difference)、「平等」(equality) – 來思辯法律塑造性別不平等的歷史與現實,以及創造平等的可能性與侷限。
凡事由易處著手。我們將透過一個相當具體的性別議題 -- 強暴 -- 來進入女性主義法學的世界:什麼是男性觀點的法律?為什麼在法律上「男人的爽」界定了「女人的痛」?從女性經驗出發所看到的世界有何不同?女性觀點的可能與不可能性?性是愉悅的享受還是宰制的壓迫?藉由這些問題的探討,我們將處理合意與主體能動性的概念,而修課同學的第一份作業則是透過性侵害司法實踐的剖析作業來實用概念。接著,我們將進一步追問女性主義法學最為核心的概念之二:差異與平等。首先由性別差異與平等的關係著手,閱讀「宰制論」(dominance theory)、「差異論」(difference theory)、「承認論」(acceptance theory)的經典文獻,修課同學的第二份作業為瞭解這三種理論之後,檢視釋字第365號解釋所建立的違憲審查中的性別平等審查標準,並且思考釋字第666號解釋的可能轉向。其次,我們將探究(階級、種族、殖民、文化…)差異與性別平等的關係,閱讀多元交錯(intersectionality)、後殖民、多元文化的文本,修課同學的第三次作業是提出一個有關多元交錯關係實例的討論。
 

課程目標
瞭解女性主義法學理論的重要基本概念
運用概念工具進行分析 
課程要求
本課程的修課要求包括經典文獻的閱讀,以及批判分析的實作作業(包括規範、個案與論述文本)。從第三週開始,修課同學將輪流負責報告每週的閱讀進度,所有修課同學必須在每週一的傍晚6點之前,在Ceiba討論區提出兩個關於該週閱讀文本、「經思辯之後」的討論問題。作業繳交時間亦同,以2000-3000字為度。期末報告為運用本學期所學習的女性主義法學理論,以一個實例說明「男人的法律」、「女人的生活」、「差異的角色」與「平等的可能」,字數以6000-8000字為度。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一 15:30~17:30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報告與討論 
30% 
 
2. 
作業 
30% 
 
3. 
期末報告 
4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6  課程介紹 
第2週
9/23  導論
參考閱讀:
• 陳昭如,〈創造性別平等, 抑或與父權共謀?關於臺灣法律近代西方法化的女性主義考察〉, 思與言, 40 卷1 期(2002),頁183-248。
• 陳昭如,〈在法律中看見性別,在比較中發現權力:從比較法的性別政治談女性主義法學〉,《律師雜誌》,第313期(2005),頁61-72。
 
第3週
9/30  合意與主體能動性I
• Susan Estrich, Real Rape: How the Legal System Victimizes Women Who Say No (1987), pp. 1-26, 57-91
 
第4週
10/07  教師出國開會,停課一次 
第5週
10/14  合意與主體能動性II
• MacKinnon, Sex and Violence: A Perspective, in Feminism Unmodified: Discourses on Life and Law (1987), pp. 85-92.
• MacKinnon, Rape: On Coercion and Consent, in Toward a Feminist Theory of the State (1989), pp. 171-183.
 
第6週
10/21  合意與主體能動性III
• Katherine M. Franke, Theorizing Yes: An essay on feminism, law, and desire, 101 Colum. L. Rev. 191 (2001)
 
第7週
10/28  合意與主體能動性VI
• Abrams, Sex War Redux: agency and coercion in feminist legal theory, 95 Colum. L. Rev. 304 (1995)
 
第8週
11/04  作業一:性侵判決中「他的觀點」與「她的經驗」 
第9週
11/11  性別差異與平等I 宰制論 (dominance theory)
• Catharine MacKinnon, Difference and Dominance: On Sex Discrimination, in Feminism Unmodified: Discourses on Life and Law, pp. 32-45 (1987)
• Catharine A. MacKinnon, Sex Equality: On Difference and Dominance, in Toward a Feminist Theory of the State, pp. 215-234 (1989)
 
第10週
11/18  性別差異與平等II 差異論(difference theory)
• Robin West, Jurisprudence and Gender, 55 U. Chi. L. Rev. 1 (1988)
 
第11週
11/25  性別差異與平等III 承認論(acceptance theory)
• Christine A. Littleton, Reconstructing Sexual Equality, 75 Cal. L. Rev. 1279 (1987)
 
第12週
12/02  作業二:釋字365與666中的差異與平等 
第13週
12/09  差異與性別平等 I 多元交錯(intersectionality)
• Mari Matsuda, Beside My Sister, Facing the Enemy: Legal theory out of coalition, 43 Stan. L. Rev. 1183 (1991)
• Devon W. Carbado & Mitu Gulati, The Fifth Black Woman, 11 J. Contemp. Legal Issues 701 (2001)
 
第14週
12/15  台灣法理學學會之法理學經典系列導讀
• Catharine A. MacKinnon, Only Words(1994)
 
第15週
12/23  差異與性別平等II 後殖民
• Ratna Kapur, The Tragedy of Victimization Rhetoric: Resurrecting the ‘native’ subject in international/postcolonial feminist legal politics, 15 Harvard Human Rights Journal 1 (2002)
• Brenda Cossman, Turning the Gaze back on Itself: Comparative Law, Feminist Legal Studies, and the Postcolonial Project, 2 Utah L. Rev, 525 (1997)
 
第16週
12/30  差異與性別平等 III 多元文化
• Leti Volpp, Feminism vs. Multiculturalism, 101 Colum. L. Rev. 1181 (2001)
 
第17週
1/06  作業三:多元交錯的實例